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契卡让卡巴耶娃去美国,是认为借助美国这个跳板进入中国更不会受怀疑。但现在看来契卡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
隔日,卡巴耶娃就前往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申请签证。她表示自己是受俄共‘布’迫害的俄国公民,丈夫死于暴乱,她希望到中国谋取一份工作。
大使馆的签证官扫了几眼申请报表,很有兴趣的问道:“女士,你是地理老师?还懂英语和德语,我们确实非常需要像您这样的人才。”
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哪里能拒绝?
卡巴耶娃特意表示自己其实还可以教生物,对化学课程也不陌生。于是她顺利通过初审,并被安排进行几场资格考试。
语言考试,能力考试,修养考试,最后是检查身体,确保没有恶性疾病。每通过一项检查或考试,卡巴耶娃的签证分值就会上升,当她获得八十分,签证审核随即通过。
一切顺利的难以想象,没有受到任何刁难和阻碍。不需要塞钱、祈求和讨好,只需通过考试就行。
当卡巴耶娃以为每个申请人都能轻易拿到签证时,却看到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外排起的长长队列,以及签证被拒后伤心落泪的人流。
“这情景在圣彼得堡可看不到。”
卡巴耶娃习惯了俄国官僚机构的低效和拖沓,随便一件事延误几个月是常态,至于办事期间的敲诈勒索就更不用提了。
她甚至预想自己是不是要先在伦敦找份临时工作,以免长期住酒店耗费太多钱,陷入生活难以为续的状态。
可实际上,中国外交人员只花五天就完成了卡巴耶娃的所有申请审核,并且送她一张从伦敦飞往中国的飞机票,途径巴黎和罗马,穿过中东和印度,前往昆明。
全程只需一周时间。
回到酒店,夜色安静,孤室惆怅,卡巴耶娃望着自己简陋的行李箱,坐在桌前翻开日记本,写了几段话......
“不知该如何描绘此刻心情,犹如昏沉沉的黑夜,太复杂晦涩。”
“我本应在圣彼得堡的一间高中度过一生,每日教授学生世界地理,夜里阅读情书和诗集。
可当我真的走出家门,发现课本上谙熟的地理知识变得格外陌生。情欲和爱恋在冰冷的大海面前冻结。”
“一个出生在俄国的斯拉夫女人要独自去中国了。我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必须承认,我有点丧失信心。”
第72章 前往伊甸园
‘客-2’型飞机,中国商用飞机制造厂的新产品。
为了让这款航程超过三千公里的客机尽快问世,它使用了英国发动机,德国仪表以及美国液压装置。
卡巴耶娃头一回乘坐飞机,她提着行李箱在伦敦希斯罗机场兜了半天,慌慌乱乱的登上中国环球航空公司的航班。
三十五座的机舱内大多是头一回飞向天空的乘客。每个人都颇为兴奋,简单交流几句,过半是要前往中国。
这其中不仅仅有受聘前往中国工作的,甚至有要嫁到中国去的。有两个二十出头的英国姑娘就是如此。
她们在英国皇家海军朴茨茅斯基地的军官俱乐部寻找自己的如意郎君,结果认识了来英国接收‘泡水战舰’的中国海军军官。
“我妈妈说一定要找年薪超过一百英镑的中产,最好能有两百英镑。”
“我希望我的丈夫不要太老,能温柔、富足而优雅。但以我的身份,在英国可不容易找到。”
“跟我订婚的中国少校还不到三十岁,年轻而腼腆。他虽然不是传统的英国绅士,但我决定冒点风险。”
两个英国姑娘年轻漂亮,叽叽喳喳的讲个不停。一个毕业于医护学校,一个拥有文学硕士学位。
她们的未婚夫还要在英国接收至少一年的短训,她们自己则被允许先前往中国找份薪水优渥的工作,同时适应新环境。
面对开心到无法停止欢笑的两个英国准新娘,卡巴耶娃颇为失落。首先她发现自己并非唯一要去远东的年轻女人,其次这份欢乐刺伤了她落寞的内心。
32岁的斯拉夫未亡人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翻看从机场书店买来的中俄双语词典。但翻了没两页,乘务员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客机即将起飞。
机场拖车将客机拖到跑道。
舷窗外,四台六百马力活塞发动机冒出一股黑烟,随即启动。由于机体终究还是不大,滑跑不到千米便抬起机轮,缓缓升空。
三十几名乘客度过超重感的不适后,确认自己已在天空飞行。‘客-2’先飞往法国,然后沿着南欧向东,进入土耳其和伊拉克。
飞机只在白天飞行,入夜后将在机场宾馆休息。飞行全程犹如一场跨越欧亚的旅行,沿途俱是惊艳的异域风光。
途径波斯湾时,飞机降落在‘后世’科威特。不过当前没有这么个国家,此地出现大量来自中国的建筑工人在修建港口和城市。
沙漠中